新版地球生命力报告:全球野生动物数量50年间减少逾七成
10月11日,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下称WWF北京代表处)主办的2024国际熊猫日系列活动——“自然向好”国际论坛在京举行,并全球同步发布了《地球生命力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中的地球生命力指数(LPI)表明,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仍在不断恶化,生态系统韧性持续降低,威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过去50年间(1970-2020年),受监测的野生动物种群平均规模缩减了73%,这一数字比两年前高出了4个百分点,主要威胁因素为栖息地的退化与丧失。
地球生命力指数是关于自然健康的早期预警指标,其追踪了5495个物种近35000个种群的平均比例变化趋势。
WWF全球总干事克思婷•斯海特(KirstenSchuijt)对报告进行解读时说,“今年的《地球生命报告》一如既往地提供了令人警醒的证据——生物多样性在持续缩减。但2024年新的情况是,我们也正在接近关键的负面临界点。越过负临界点,生态系统会发生不可逆转、根本性的变化,威胁到整个地球的稳定。虽然国际社会加快了努力,达成一系列协议,比如《全球生物多样性公约》、《巴黎协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然而,现实情况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国家和地方层面的行动严重滞后,一半以上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2030年的具体目标都不太可能实现,三成可持续发展目标没有取得进展,甚至出现倒退。我们呼吁大家行动起来,虽然机会之窗正在迅速关闭,但它仍然是开放的。”
主办方代表、WWF北京代表处总干事卢伦燕也提及联合国在今年6月份发布的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中指出,由于资金短缺、新冠疫情等原因,全球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上的进展严重滞后。“我们所面对的不仅是生态危机,更是一场人类的生存危机。”
据此,克思婷倡议,要继续加强和扩大保护工作,认识到气候、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依存而非孤立关系;要从根本上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包括食物、能源与金融体系这三种主要因素;保护工作必须考虑所有人的权利、需求和价值观,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另外,不仅仅世界自然基金会、政府或企业部门需要做出行动,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作用,尤其是妇女和青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