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年轻人不仅不生了甚至恐婚,背后主因曝光

90后对生育的态度较为淡然,多数仅选择生育一个孩子,少数家庭会有两个,而农村地区因传统观念影响,可能会追求生育儿子而出现多胎情况。自2016年二胎政策放宽后,尽管政策意图提升生育率,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数据显示,新生儿数量从2017年的1786万减少至2020年的1200万,进一步下滑至去年的1063万,人口净增长量仅为78万,预示着人口负增长趋势明显。

生育率下降的两大主因涉及高房价与养育成本。年轻人面临购房压力,高房价使得独立购房变得困难,而育儿成本,尤其是在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前,对家庭而言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且主要由家庭自行承担。

经济学家任泽平指出,提升三胎生育率不应寄托于90后,因他们的生育观念已发生转变。相反,他认为75后和85后群体更适合作为鼓励生育的重点对象。这部分人群工作稳定,经济条件相对宽裕,且许多人已接近或完成房贷,负担较轻。加之他们大多有兄弟姐妹,更能理解多子女家庭的价值,因此引导得当,可能更愿意生育三胎。

然而,为何社会对90后的多生育持有保留态度?首要原因是90后作为独生子女一代,习惯于独立生活,认为独生子女的成长模式并无不妥。再者,90后普遍面临经济困境,高负债率及生活成本压力让他们难以承担更多子女的抚养费用。此外,作为职场中坚力量的90后,正处职业发展的关键期,生育会对其职业生涯造成影响,尤其在已有房贷等重压之下,生育多孩无疑将加剧经济负担。

归根结底,这些现象反映的是文化观念、经济状况及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以及个体认知与追求舒适生活的本能。改变现状需深刻理解并适当干预人们的认知框架,同时考虑如何平衡个人发展与家庭责任。至于是否应寄希望于75后和85后提升生育率,这依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