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库将过期大米卖给学校,官方:负责人已被免职降级,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食品安全警钟长鸣

近期,有网络举报指出,重粮集团酉阳县粮食有限责任公司某粮库存在将超出保质期的应急大米更换包装并标注新日期后,销售至当地乡村学校的状况。对此,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介入调查,并于12日公布调查结果,确认该公司存在虚假标注保质期等违法行为。作为回应,公司主要负责人段某某已被免除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及总经理职务,并遭到调离与降级处理。

粮库将过期大米卖给学校,官方:负责人已被免职降级,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调查详情显示,自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期间,该公司采取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分装方式,将储备轮换大米替换为自有品牌大米销售,总量达16221袋、116467.5公斤,涉及金额62.73万元。其中,向酉阳县多所学校销售逾23吨,价值约11.67万元,余下则流入社会市场。此行为明确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调查组将继续深挖,确保违法者受到应有惩罚。

虽然公司负责人被免职降级,但这不应是事件解决的终点。鉴于举报人系前员工,其提供的证据直接且详尽,包括公司内部群聊记录,监管机构的快速定性并不意外。然而,超过11.6万公斤过期大米流向市场,尤其是供应给学校,引发了公众强烈不满和对监管疏漏的质疑。人们不禁思考,若非内部人士揭露,此类行为何时才会浮出水面?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历史上多次陷入合同纠纷,负责人段某某本人也曾因财务违规受到纪律处分。这不禁让人质疑,一家背景如此的企业是如何成为学校供应商的,其间是否存在选商标准和质量监控的缺失?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长期、大量违法操作似乎在公司内部并非秘密,暗示着内部可能存在某种利益联盟。这强调了建立健全内部举报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保护举报人,鼓励更多“吹哨人”站出来。

因此,尽管对段某某的处罚已有定论,但彻底解决问题还需深入调查,确保所有违法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食品安全牵动人心,大米作为基本口粮,其安全直接关系民众健康。如何构建有效的内外监督体系,防止类似过期大米事件重演,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