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直播江湖不能再贩卖草莽了,亟待规范革新
拥有超过两千万粉丝的博主“东北雨姐”再次陷入争议。此前的稻田蟹事件余波未平,其推销的红薯粉条又被指责与描述不符。厂家在压力下坦白,产品中确实掺有三分之一的木薯粉。目前,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已展开调查。
此事件中,比产品问题更引人注目的是“东北雨姐”面对质疑的处理方式。网络流传的视频显示,其团队先是以激烈言辞回应,随后甚至对前来求证的博主动粗。尽管双方现已和解,但这起事件的负面影响远未消散。
直播带货行业内,类似“东北雨姐”这种江湖气浓厚的现象并非个例。行业里,大主播引领风潮,建立“家族”体系,成员间多以师徒相称,彼此协作,共同扩大影响力。然而,这种看似团结的表象下隐藏着脆弱的关系,利益冲突时,这些“家族”间便可能迅速反目,采用曝光隐私、言语攻击等手段,如同帮派争斗。
直播界的这种江湖文化,背后有着实际逻辑。直播技术的普及让入门变得极为简单,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而直播带货主要面向下沉市场,江湖义气式的互动吸引了不少观众,不少主播凭借“真实不做作”的形象脱颖而出。当这种风格建立在商品质量可靠、规则清晰的基础之上,本无可非议;但近期频繁的“翻车”事件揭示,许多看似亲民的江湖套路,实则是诱导消费的手段,而暴力解决问题等做法,往往只是对负面事件的敷衍应对。随着直播带货规模日益庞大,每场直播可能涉及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交易额,粗犷的运营模式亟需改变。
据统计,2023年直播电商交易额高达49168亿元,一些头部主播的年销售量堪比大型商场。对于如此规模的产业,若管理滞后,潜在风险将浮出水面,难以持续发展。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商业的核心始终是诚信交易。消费者可能会因价格优惠或情感共鸣偶尔消费,但不会长久接受不公。主播可以保持亲民风格,但背后的运营必须迈向正规化,从资质审核到售后服务,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关,以赢得消费者的真正信任。
直播带货行业步入新阶段,“品质主播”将是未来的方向。期待更多主播能从前车之鉴中吸取教训,探索转型升级的道路。